虽然车联网为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诸多的便利,使用人群也在增加,但实际上,我国车联网的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存在着一些如缺乏核心技术、缺乏用户认可等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更好发展车联网。下面联友科技谈谈我国车联网发展存在的难题。
车联网发展难题:无人驾驶缺乏认可
无人驾驶汽车并不如预期那么顺利,前方的障碍不少,其中用户认可就是其中一点。用户不理解无人驾驶汽车的另一大问题,必须是安全问题,一些负面消息可能会让消费者望而却步。人工驾驶的汽车每天都有事故发生,更别说无人驾驶汽车了,如何避免悲剧发生将是自动驾驶汽车公司面临的巨大挑战,而且安全问题务必是最高优先级的任务。当然了,如果哪一家公司能够率先在安全方面做到最好,良好的口碑将有助于更快的开拓市场。相反,如果安全问题不断,一旦消费者和媒体过度反应形成舆论压力,那么前景很有可能变得黯淡无光。
车联网发展难题:技术没有统一标准
车联网的网络与移动互联网相同,但缺少业界的统一标准,各个厂商使用的处理器不同,操作系统不同,传感器不同,导致车辆之间无法很好地通信。且软硬件没有一致的标准,厂商各自为战,最终导致的后果是难以通用,一款软件或者设备只能适用于一种车型。作为一个产业链,应该在各种汽车上形成统一,不论是宝马、奥迪、劳斯莱斯还是长城、大众、比亚迪都应该使用一套标准,接受的指令也都大致相似。面对这些问题,车联网的未来需要更多的融合。不同的车企、不同的IT公司、不同的网络运营商,都需要有更深入的合作,才有可能让车联网从一盘热闹的散沙,变成真正强大的城池。
车联网发展难题:传感器未合理应用
传感器是车联网技术中的核心部件,是进行数据采集、信号量转换的装置。汽车自动化程度越高,对传感器的依赖程度也就越大,目前在汽车的启动器、发动机、地盘、变速箱等系统中都装有传感器。然而并非传感器数目越大,汽车就越智能,使用具有何种功能的传感器,如何合理利用排布传感器,让其发挥更大的作用是目前工作需要创新与开发的方向。
车联网发展难题:技术瓶颈未突破
要开发一套完整、高效的车载系统,技术难度非常大,其复杂程度远超于手机系统的开发。就交互方式而言,虽然现在已经有很多高配汽车安装了智能车载系统,但更多的用户在车内仍然选择使用手机,他们一致的反馈是车载系统难用,而手机操作方便、好用。车载系统的硬件装置与手机也大不相同。车载系统选择硬件设备时需要考虑更多的因素。高低温的耐受能力、启动时间、抗震能力、信号接收能力等,车载系统还需要和汽车本身相匹配,接入CAN总线、电源等,必须作为汽车整体的一部分,高效、便捷的车载系统开发仍是一个难题。
车联网发展难题:渗透率低
虽然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但是由于汽车行业割据,标准不统一,以及缺乏杀手级应用等原因,车联网的渗透率始终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功能上也比较简单,还无法达到智能化的水准。此外运营及盈利模式复杂。多元化发展是好事,但是如果缺乏一个绝对的核心,那么多元就会变成混乱。
车联网发展难题:落后产业环境成阻碍
尽管我国车联网产业已经基本具备了技术、市场、以及制度等基础,4G网络和北斗卫星定位系统的应用也为车联网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但是我国车联网在产业环境方面的落后却给其发展带来阻碍。首先,在产业体系上,现阶段政府管理部门尚未形成有效的协调机制,政策制定的整体性和协调性都有待提高。其次,在标准上,行业相关技术标准的滞后和不统一会导致系统不兼容和资源浪费,彼此间信息不能共享。第三,在发展模式上,各家车企相互封闭的发展模式,既导致标准难以统一,又无法实现车与车之间的真正的双向联通,因此很难实现规模效应。
车联网发展难题:关键技术不足,研发难度大
尽管当下车联网提供的产品和形态较多,包括路况、智能硬件、导航、人工后台、车联网电台以及加强车之间、车与人之间、车与路之间的移动互联网产品等,但对这些车联网的产品和形态进行分类后可以发现,目前国内以一键通、自动导航、自动标签识别等初级层面的产品较多,而涉及高端领域如O2O消费以及自动驾驶等高级层面的产品较少。因此,当下关键技术积累不足,研发难度较大,市场培育和配套设施已不能满足车联网大规模的发展需要,功能简单、同质化,研发平台较为封闭、技术含量低成为当下车联网发展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