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由江汉大学与CSDN联合主办的2025·武汉·中国1024程序员大会在武汉举办,大会以“开源智变·破界未来”为主题,吸引来自高校、科研机构、开源社区及科技企业的专家学者与开发者共聚一堂,共同探讨人工智能与开源技术的融合创新。在下午举办的“具身智能专题论坛”上,联友科技总经理助理(CTO)俞斌发表《汽车行业AI应用创新模式——联友AI Factory》主题演讲,分享车企AI应用的现状、挑战及联友科技的应用场景案例。
AI应用成为企业创新焦点,机会与挑战并存
俞斌指出,企业应用正迎来爆发式增长,超过80%的受访企业表示未来将积极拥抱AI应用,AI应用相关的IT投入每年将维持超20%的增长。然而,巨大的创新机会同时面临诸多挑战。联友科技发现,数据治理不足,场景碎片化,AI技术无法融入业务流程、AI应用价值无法衡量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车企AI应用创新的卡点。
联友AI Factory:以场景驱动为基础,构建车企AI应用创新模式
面对行业痛点,联友科技提出AI Factory理念,以“场景驱动的方法、开放合作的生态技术、业务和技术深度融合的组织、AI应用场景”为核心,整合新方法、新组织和新技术,旨在助力汽车行业客户突破AI应用创新瓶颈,真正融合业务流程,在1厘米的宽度上,打开1公里深度的突破口。俞斌谈到,联友科技希望从场景切入,按照汽车产业链,构建汽车行业应用场景库。
ü 方法层面,联友科技总结提炼一套标准方法,包含7个步骤:目标设定--场景筛选-流程重塑-知识治理-模型开发-应用融合-运营迭代。其中,在“场景筛选”步骤,AI Factory引入场景四维评估法,从价值度、业务成熟度、技术成熟度与可运营度等4个维度评估场景实施的优先级,精准识别高价值AI应用场景, AI应用创新的整体 ROI 提升 2.8 倍,获利周期缩短 67%,用户满意度提高 35%,成本节约 60%。
ü AI应用创新需要新的组织长期陪跑。为了更好服务客户,通过内部培养、外部招聘,联合多所知名高校开展校企合作,联友科技已经建立一支以硕博人才为主的AI创新团队,正在为十几家客户提供AI应用创新服务。
ü 技术生态层面,联友科技联合生态伙伴构建一套完整的技术平台和工具,根据企业自身需求,在AI应用基础能力、AI开发工具链、智能体开发平台方面,做到与应用场景解耦。用户既可以灵活使用商业化或开源技术架构,也可以选择联友科技的技术方案。
ü 场景层面,基于AI Factory 创新模式,联友科技规划建设汽车行业 AI 应用场景库,目前已经落地应用106个,还有146个正在研发中,未来规划建设覆盖“研-产-供-销-服-管” 全价值链超1000个AI应用场景。
典型场景案例:AI场景创新驱动业务变革
💡营销域典型场景:线索管理
AI自动质检,无需人工介入
联友科技通过AI Factory模式重塑线索管理流程,通过AI 对线索进行实时标记,识别优质线索,匹配规则择优分配,通过AI自动邀约、自动建群、过程质检、推荐话术及画像提取,最大化赋能线索成交转化。重塑后的流程,线索处理效率提升 30%+,人工质检成本下降 15%,线索转化率提升8%。
💡金融域典型场景:贷后业务管理
从“人工办理”到“AI代理”
贷款完成后,面对客户希望修改还款计划,变更还款账户,申请延期还款等需求,联友科技打造金融智能体,只要一句话输入客户需求,通过AI自动识别、自动校验,直接生成处理意见,一键下发执行,将业务员从繁琐的录入、审核活动中彻底解放。贷后业务办理自动化率超过 80%、客户体验提升超过60%、人工客服咨询量下降一半以上,原来需要几天才能完成的贷后业务,现在几分钟就能办结,客户立等可取。同时,AI全面接管业务,全程可追溯,满足合规审查要求。
💡制造域典型场景:智能排产
隐性知识到显性知识:AI 分钟级出表
传统整车排产知识和规则依赖专家经验,人为判断复杂的约束条件,最多只能判断50-100个约束条件,花费1-2天只能完成满足部分约束条件的生产计划。通过AI Factory,联友科技充分挖掘业务专家脑袋里的隐性经验,成功转换成 AI 应用的显性知识,通过联友求解器自动读取订单和资源台账,几百个约束一次覆盖,三十万变量同时求解,生产计划排产周期从 1-2天缩短到 20 分钟以内。
圆桌论坛中,以“具身智能与智能网联汽车的下一程”为主题,联友科技与多家企业共同探讨未来发展趋势,现场交流热烈。
随着“人工智能+”行动深入推进,联友科技将聚焦业务价值,持续携手客户、生态伙伴创新更多的AI+汽车数智应用场景,连点成线,线动成面,从量变到质变,助力汽车行业数智化变革与高质量发展。